嬰幼兒的中耳炎,家長千萬別輕忽!

前幾天在報紙上看到關於幼兒中耳炎的報導,在報導中並提及台灣三歲以下幼兒至少有八成的比率曾經得過至少一次的中耳炎—-從數字來看,是出乎意料的高!而中耳炎的病況如果演變成慢性中耳炎,往往會在病程中影響病童的聽力,如果病期時間過久,病菌的擴散,甚對於聽力造成永久性的損傷,提醒大家:如果小朋友有中耳炎相關的症狀,可千萬別輕忽了!

以下是該篇報導。

3歲以下幼兒 8成曾罹中耳炎發燒摳耳宜就醫 可打疫苗預防

(2011 09月19) 報導張佩玉、張雅淳

中耳炎是小兒常見疾病,感染科主任盧英仁表示,6歲以下幼童因耳咽管較成人短且水平,感冒、擤鼻涕或大哭時易讓病菌或鼻咽分泌物倒流至中耳,使中耳感染發炎,據研究指出,台灣3歲以下幼兒至少8成曾得過1次中耳炎,而中耳炎症狀似感冒,家長若沒注意及早治療,使發炎擴散、傷及內耳,嚴重可能造成永久性聽力受損。

感冒是引發中耳炎的主要原因,盧英仁主任指出,引發中耳炎的病菌有肺炎鏈球菌、噬血桿菌等,台灣5歲以下幼童約2~3成鼻咽部有肺炎鏈球菌寄生,感冒、免疫力降低時,病菌易經耳咽管進入中耳導致發炎。呼吸道過敏或常平躺喝奶的小孩,也會因鼻咽分泌物、奶水等液體倒流堆積在中耳而誘發中耳炎,除用抗生素治療,也可施打具預防作用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據國外研究指出,此疫苗針對引發中耳炎的任何病菌,能降低33.6%發生率。

先了解

過敏兒較易罹患

易受塵蟎、溫度變化等外界刺激引發呼吸道過敏的幼兒,耳咽管常會因過敏而腫脹,使耳咽管排除鼻咽分泌物等液體的功能不佳,易讓細菌、病毒滋生,提高罹患中耳炎的機率。

反應變慢要注意

中耳炎症狀除發燒、耳朵痛外,也會因發炎使耳內分泌物增多而暫時影響聽力,因幼兒表達能力有限,當小孩發燒超過3天,有摳耳朵、厭食、易怒或反應變慢等情況時,宜盡速就醫。

這樣做

滿3歲驗過敏原

小兒過敏症狀1歲前常出現在皮膚,約2歲後表現在呼吸道,若小孩疑似有過敏體質,如早晚溫差大、接觸絨毛玩具等易打噴嚏、流鼻水,建議滿3歲後至醫院抽血檢測過敏原,較準確。

喝母奶增免疫力

盧英仁醫師表示,營養價值豐富的母乳,含有能保護呼吸道的抗體,建議媽媽們在嬰兒6個月大之前,最好都以純母乳餵哺,有助增加免疫力、抵抗力,為寶寶的健康打好基礎。

居家環境重清潔

塵蟎是台灣主要過敏原,過敏兒家庭勿用厚重地毯、窗簾,少讓小孩接觸易生塵蟎的絨毛玩具,床單、枕頭套每2周清洗、更換1次,用空氣清淨機或除濕機,室內濕度控制在55%以下,抑制塵蟎生長。

施打疫苗助預防

中耳炎一般以口服或注射抗生素治療,療程約7~10天,5歲以下幼童可施打預防中耳炎的肺炎鏈球菌疫苗,需自費,1劑約2600元,2歲以上打1劑,1~2歲打2劑,1歲以下打3~4劑,每劑約隔1~2個月。

應注意

躺著喝奶易倒流

讓寶寶平躺著喝奶,奶水易順著耳咽管倒流至中耳,使中耳內積有液體,易讓細菌滋生引發中耳炎,喝奶時最好坐著喝,或墊個靠枕,讓身體與椅面或床面角度保持在30度以上。

勿接觸到二手菸

盧英仁醫師提醒,含焦油、尼古丁等化學物質的香菸,燃燒時會產生懸浮粒子,吸入後易沉積在呼吸道黏膜造成發炎,也會增加中耳炎機率,應避免讓小孩子暴露在二手菸的環境。

醫師說
均衡飲食加運動

感染科主任 盧英仁:幼兒滿1歲半後可咀嚼食物,宜均衡攝取奶、蛋、魚、肉及蔬果等營養,並適度運動如到公園玩或走動,有助提升免疫力,減少病菌感染機會。

 

以上報導引用自這裡

 

 

  **佳音聽力中心合法進口販賣德國Interton助聽器,品質保固皆有保障,絕非水貨能及,歡迎來本中心試聽與選購。

**為避免試聽選購之久候等待,請先來電預約:02-25959637

**佳音聽力中心代理販售Swatch集團旗下Renata品牌助聽器專用電池,瑞士品牌德國製造,品質有保障,電池相關報導請見這裡

**佳音聽力中心並於2007年聘請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聽語障礙科學研究所聽力師,並於2010年參與國家第一次舉辦之聽力師高等考試通過。(相關證書請參見此篇這裡

**佳音聽力中心並販售聽力相關輔具,如:可重覆使用進口除濕粒耳掛式助聽器保護蠟膜助聽器專用鋅空電池震動鬧鐘攜帶式震動鬧鐘、擴音電話、助聽器保養配件、助聽器保養包、電子式助聽器防潮盒等,歡迎來電洽詢。 

**佳音聽力中心網站: https://great-sound.com.tw 

**佳音聽力中心地址:台北市中山區民權西路2710樓之一,歡迎按圖索驥到佳音! 

**按圖索驥到佳音捷運篇捷運更新版捷運蘆洲線捷運新莊線按圖索驥到佳音公車篇(民權中山路口)按圖索驥到佳音公車篇(民權承德路口)已上線,歡迎參考喔~~

**關於政府補助購買助聽器的訊息與辦理身心障礙手冊(殘障手冊)相關消息歡迎參考這個連結中的文章喔~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