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有那麼多型式與廠牌助的助聽器,那種才適合呢?我該如何選擇呢?

以下簡單介紹目前市面上仍常用到的幾種型式,包括了口袋型、耳掛型、耳內型、耳道型、迷你耳道型、深耳道型及骨導式助聽器:

口袋型(body-worn aids):這是最早期的助聽器,主要是戴在身上。由於體積龐大、笨重,已經相當少見。

耳掛式(BTE, behind the ear):這是一種常用的型式:
    提供較強的功率,所以適合較重度聽力損失的患者。
    體積大,方便操作與調整。
    麥克風和接收器較遠,「音響回饋」
(acoustic feedback)的問題較小。
   另外小孩子的耳道還在成長,不適合耳內型,也多是用耳掛型;有部份使用者耳朵常常會濕或流膿的,也適合使用此型。但耳掛型最大缺點在美觀問題,一眼就可看出,年輕人較不喜歡。

耳內型(ITE, in the ear):這一型是在外耳耳殼及耳道外側部份。比起耳掛型的助聽器看起來要不明顯的多。除了外觀上的優點外,它也有較接近耳膜,放大率比較不必那麼高的優點。

耳道型及迷你耳道型(ITC, in the canal, minicanal):這二型又比耳內型來得更小,主要是戴在外耳道的軟骨部份(耳道外三分之一)。美觀上更進步,但功率及操作方便方面的限制又更多了一些。維修、保養上也比較困難;價錢也較貴。

深耳道型(CIC, completely in the canal):它是戴在耳道的深部,外面完全看不見,只有一條透明的線露在耳道中方便取出和植入。除了美觀之外,它還有其他優點,包括(1)在高頻有較高的放大率(2)「音響回饋」的問題較小(3)外耳道的阻塞效應(occlusion effect)大減(4)不易被耳垢所阻塞及(5)較好的分辨別聲音來源的能力等。因此患者對這種小型助聽器的滿意度是比傳統助聽器來得高。


骨導式助聽器(眼型或髮箍型):適用於傳導型聽障,骨導正常而氣導不正常的病人。主要是將一個骨震動器置於乳突上,將聲音放大經由骨頭傳入內耳中,偶而還是可見。

從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何種型式的助聽器有何種優缺點或適應症。很重要觀念是不要只從美觀或價錢上來做選擇,當然這兩點也是考慮的因素之一。如何才能選到最適合呢?

佳音聽力中心關心您~https://great-sound.com.tw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